分泌性中耳炎引起咽鼓管水腫 如何預防感染?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積液及聽力下降為特征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又稱為滲出性中耳炎、非化膿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積液、漿液性中耳炎、漿液—黏液性中耳炎、無菌性中耳炎。為耳鼻喉常見疾病之一。兒童多見。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悶脹感和聽力減退為主要癥狀。由于耳痛不明顯,兒童主訴不清,在小兒聽力受到影響時家長才發(fā)現(xiàn)就診,常常延誤診斷和治療。分泌性中耳炎可造成兒童的聽力損失,影響言語語言發(fā)育,應高度警惕和及時觀察治療。對于成人單側(cè)病變者,應盡早明確病因,排除鼻咽部及其周圍間隙的占位性腫瘤,盡早緩解癥狀、改善生活質(zhì)量。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
1、機械性阻塞
鼻咽部各種良性或惡性占位性病變(如:腺樣體肥大、鼻咽癌、鼻咽纖維血管瘤等),鼻腔和鼻竇疾?。ㄈ纾郝员歉]炎、巨大鼻息肉、肥厚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等),長期的鼻咽腔填塞,咽鼓管咽口粘連,代謝障礙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通等),以及很少見的鼻咽白喉、結(jié)核、梅毒和艾滋病等特殊感染均可因直接壓迫、堵塞咽口或影響淋巴回流,造成咽鼓管管腔黏膜腫脹等從而引起本病。
2、功能性通氣功能障礙
小兒的腭帆張肌、腭帆提肌和咽鼓管咽肌等肌肉薄弱,收縮無力,加之咽鼓管軟骨發(fā)育不夠成熟,彈性較差,當咽鼓管處于負壓狀態(tài)時,軟骨段的管壁甚易發(fā)生塌陷,導致中耳負壓。細菌病毒感染、放射性損傷、先天性呼吸道黏膜纖毛運動不良、原發(fā)性纖毛運動障礙等原因,引起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質(zhì)減少,從而致咽鼓管開放阻力加大,也被認為是分泌性耳炎的原因之一。此外Ⅰ、Ⅲ型變態(tài)反應均可能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可能與過敏引起的咽鼓管黏膜水腫,管腔閉塞有關。
嬰幼兒易患分泌性中耳炎與嬰幼兒特殊的解剖結(jié)構(gòu)有關。新生兒的咽鼓管短、寬而平直,鼻咽部的分泌物易經(jīng)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炎癥。分娩時難產(chǎn)、臀位、室息時作過人工呼吸的新生兒,羊水常易進入中耳內(nèi)。母體患妊娠中毒癥、先兆子癇或產(chǎn)前出血者,羊水也易進入中耳發(fā)生感染引起中耳炎。新生兒哺乳不當容易逆乳,特別是取平仰臥位用奶瓶人工哺養(yǎng)者,逆乳時乳汁潴積于鼻咽腔,經(jīng)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預防護理
一、預防
加強身體鍛煉,防止感冒,進行衛(wèi)生教育,提高家長及教師對本病的認識,對10歲以下兒童定期行篩選性聲導抗檢測,積極治療鼻,咽部疾病。
1、凡發(fā)生耳內(nèi)堵塞感應及時尋找原因,及時排除,對疾病的恢復大有益處。
2、鼻和鼻咽部的炎癥波及咽鼓管阻塞時,則應及早使用1%麻黃素溶液滴鼻,使鼻腔粘膜收縮,咽鼓管通暢,新鮮空氣進入中耳,使耳的滲出即時吸收。
二、護理
1、如有鼓膜穿孔者,禁止搏鼻及耳內(nèi)滴藥;以預防中耳感染。
2、經(jīng)醫(yī)生指導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3、有鼓室內(nèi)積液或積血者,應去醫(yī)院進行治療。
上文主要給大家介紹了分泌性中耳炎的知識,相信大家對于它的病因和預防都有了一定的知悉了,希望通過文中的預防護理方法可以讓自己對病情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