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帶小結是多因長期用聲不當或用聲過度所致。預防聲帶小結的發(fā)生,對于演唱及講話過多的職業(yè)人員,要避免長時間連續(xù)高聲演唱或大聲講話,尤其在感冒及月經期,應注意防止發(fā)聲疲勞。那么,下面就是介紹聲帶小結有哪些診斷要點?
一般來說,患兒大多有明確的愛喊叫、吵鬧的病史,門診醫(yī)生還可借助喉鏡進行診斷。如果患兒能夠配合,在間接喉鏡下就可發(fā)現小結病變部位,從而做出診斷。如果患兒年齡較小(一般10歲以下),小結一般只有針尖大小,或者如果患兒極度不合作,那么使用間接喉鏡就無法看清。
此時,應該選用纖維喉鏡,此種方法從鼻腔進入,對孩子的局部刺激較小,檢查效果比較理想。喉鏡下可見兩側聲帶前、中1/3交界處對稱性小突起,如針尖狀或芝麻大。早期如紅色柔軟的息肉樣變,可看到聲帶紅腫。病程長者,呈蒼白小突起,半透明,發(fā)音時兩側小結相貼而妨礙聲帶閉合。
詳細的檢查不只作為診斷的依據,同時也作為治療的依據。典型的聲帶小結為雙側聲帶前中1/3交界處對稱性結節(jié)狀隆起。早期可見聲帶游離緣前中1/3交界處,于發(fā)聲時有分泌物附著,聲帶外展時,分泌物呈絲狀橫跨于聲門裂。此后該聲帶處黏膜水腫,柔軟而帶紅色。
晚期則逐漸呈灰白色小隆起,表面光滑,有堅實感,約半個米粒大小,成為明顯的小結。小結一般雙側對稱發(fā)生,間或也有一側較大,另側較小或僅一側可見者。聲帶小結可呈局限性小突起,也可呈廣基梭形增厚,前者多見于發(fā)聲不當的歌唱者,后者則常見于其他用聲過度的職業(yè)人員。發(fā)聲時兩側的小結互相靠在一起使聲門不能完全閉合,呈"沙漏"形狀。